未来的一天

  微软发布了一组视频,刻画了在“未来的一天”,人们的生活、工作与沟通因信息技术而发生巨大变化。

  场景一:在办公室,窗户、墙壁、办公桌和空间隔板随时可以成为显示屏,只需手指轻轻一点,就可以由云服务器里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,通过几个简单的手势或是声音命令即可与朋友实时分享。

  场景二:在家中,每天必看的报纸就像《哈利·波特》中的“预言家日报”一样,其中的插图可以以视频形式播放,对于感兴趣的短讯,也只需手指点击进入,即可获得更多详细报道。

  场景三:在一个陌生的机场,只需要一个信用卡大小、包含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,即可查询当前航班状态,还可实现智能化、动态化、人性化的路径导航,甚至可以激活地板上原本隐藏的指示灯,自动指引用户前往登机口。

  场景四:在不同国家、说着不同语言的两个孩子,正透过如巨幅落地窗般的显示屏和机器翻译功能“面对面”交流,而无需介意空间和语言的壁垒……

  “未来”生活看起来很酷,只要伸一伸手、抬一抬腿、张一张嘴就能够得到想要的信息,感觉真是自由自在、随心所欲,甚至具有“科幻”意味。

  但其实,这样的生活已经是触手可及,比如云计算、自然用户界面、下一代显示介质、智能传感网络等。

 

 

云的本质

  “云”的思想核心,就是资源的集中共享: 将所有资源集中在一个先进的平台上,使资源在统一平台的统一管理调配下,具备最大的灵活性和利用效率,最终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。这就是“云”的本质,不论它被用于计算,还是用于教育,亦或用于管理。

  “云计算”,似一朵高高飘在空中的云,人人抬头皆可望见,那里有无限的存储空间,有无限的计算能力,可以按照自己需要进行随意组合,只需支付购买费用即可。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同,所购买的不再是看得见的固定资产,也无需自己组建机房,购买的是互联网那端的存储空间、计算能力、电力支持、维护服务等——如同从天上那无边无际、混沌组合的云层中,牵下一条线,线那端随时可有属于你的一部分云量供你使用,并可随意增加或缩减。这样的线可以无穷无尽,只要服务提供商能够支撑。

  “云”意味着服务在天上,在线的那端。你的一切计算都在那端运行,甚至可能你的数据和信息也都寄存在那端。这种状态本身便意味深长。

 


 

云学习体系

  国内一些学者所提倡的“小型化学习”、“微型化学习”,也成为了可能。小型化、微型化的学习,意味着知识必须碎片化,才能具有足够的灵活性。而个人、家庭学习的碎片化的学习资源,要经过融合,建立起课程体系,其体系的繁杂、数据库的庞大,绝非传统的学习网站所能支撑,也必须有一个极大可扩展的强大计算平台。

  “云计算”平台拥有无限可扩展空间与性能的新技术、新服务,使前述个人移动数据学习系统和“小型化学习”、“微型化学习”的庞大体系成为可能。

  服务提供商在宽广的“数字化学习”领域中,建立的课程体系不仅可以支持大规模的学习,而且在完善的标准下,人人皆可发布课程。体系中的课程,与货币紧密挂钩,发布、交换都可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。

  “云计算”帮助用户见到了数字化学习的广阔空间,并启发了“产业链”可能的实现方式,使其有了底气与通信商这样的庞然大物平等交流、合作共赢。
 

 

云的教育用途

  教育相关产业,特别是远程与继续教育,是一个包容了无数产业的交叉领域。“云”的技术,“云”的思想,在这个领域,也不会缺乏应用空间。可以想象,“云学习”这个词语,必会被这个敏感的领域创造和应用起来。而从“云学习”,大概也可衍生出“云培训”、“云教育”等新概念,但总不外乎技术融合与思想融合两类模式而已。

  因为“云”所提供的存储与计算能力是可以随意调节的,因此许多在传统硬件条件下难以实现的课程形式和通信方式,都可在“云”的强大助力下得到实现。如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学习,又如国内一些学者所提倡的“小型化学习”、“微型化学习”。

  不论移动学习还是“小型化学习”、“微型化学习”,都意味着知识必须碎片化,以具备足够的灵活性。根据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建起的课程体系,其体系的繁杂、数据库的庞大,传统的学习网站是难以支持的,而“云”则完全可以承受。这也许将会成为“云学习”发展的一大领地。

  除必须由“云计算”技术支撑的教育和学习之外,根据“云”的思想和理念发展出新的学习方式,也是“云学习”诞生的温床。“云”的思想被演化为一种资源整合的手段,对于发展新的教育模式和商业模式,同样可能拥有巨大的潜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