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的共享计划

  什么样的城市才适合这套“汽车共享”系统?不来梅乐于向欧洲盟国推广自己的成功模式。

  目前,德国和瑞士的每一个主要城市都已开始运行。2002年,不来梅将“汽车共享”与欧洲的“Moses”项目向比利时转让。如今的比利时到处都可以看见“汽车共享”站。即使在意大利,“Moses”也与巴勒莫,热那亚和都灵启动了合作推行案。整个欧盟有四百万“汽车共享”会员,与其相应的有五万座停车场,至少减少了50万辆汽车。

  更显而易见的优势来自这样一组数据:在德国14个“汽车共享”组织提及13%的“汽车共享”客户已经放弃拥有私家车,4%的客户决定不买第二或第三辆车。1990年代后期,荷兰就有39%的“汽车共享”会员放弃了拥有私家车。

  实际上,除了欧洲小国,交通拥堵问题严重的大城市更需要“共享”理念的引进。但困难往往出在相关配套设施和法规上,比如伦敦的汽车保险系统是基于人而不是汽车,这意味着如果有很多司机使用这辆车的话,出了问题就难以鉴别。即使最近几年加入欧盟的国家也繁衍出不同需求,比方说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,出租车十分便宜,“汽车共享”系统在该区的使用率迄今为止很低。而建立这套系统,最好也是在私家车大量购买之前。

  把视角转到中国。比方说在北京,当前需要15000辆共享汽车,1500个“汽车共享”站。这会减少对35000辆私家车的需求,这些车一一排开的话,估计得有180公里。或许继欧洲、北美、日本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和马来西亚之后,中国会成为重燃“共享”理念的第二把火?